科技决策咨询2023年第3期

稿件来源:宁夏科协 发布时间: 2025-01-03

  宁夏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壮大产业整体规模,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幅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单晶硅龙头企业向N型转型,扩大N型产品产能规模,鼓励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投资新建重大项目。针对我区光伏产业短板环节,支持招引颗粒硅、TOPCon、HJT、BC等新型电池、先进组件、逆变器等下游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抢占钙钛矿电池新赛道,抓住时机引入协鑫光电、纤纳光电、极电光能等单结钙钛矿电池以及仁烁光能、天合光能和隆基绿能等叠层钙钛矿电池龙头企业,与我区晶硅光伏产业形成互补,进一步完善壮大我区光伏产业。

  二、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全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光伏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加大对本地区光伏辅材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上游材料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扩产和技术升级,提升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率。积极引进保温材料、铝浆、EVA胶膜、铝边框、焊带等配套辅材、辅料等产品制造企业;扩大籽晶、炭/炭复合材料热场、高纯石英砂、高纯气体、高温扩散炉管、溅射靶材、光伏玻璃等现有配套产业生产规模,满足宁夏光伏产业配套需求。支持小牛自动化等设备制造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企业间生产互补和有效分工协作的配套企业群,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三、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加强人才保障力度。依托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布局光伏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或优势企业围绕光伏产业需求,开展应用基础和产业化重大技术研究,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攻关,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联盟。支持建设光伏企业中试熟化基地,重点支持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研发和产品中试引导区内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中试验证。形成一批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一批高质量成果。支持企业建立光伏教学实习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光伏产业高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设快捷高效的运营服务与监管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技术产业化、创新模式社会资源投入的优势互补。

  四、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光伏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工厂信息化、智能化、互联化发展。加快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光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引导企业更新数字化装备或利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装备。引导企业建设多晶硅生产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提高多晶硅生产、收获、运输、破碎、分拣、清洗、包装等环节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引导企业提升单晶炉自动化水平和单炉加料量,推广使用自动喷涂、自动倒角、金刚线截断、开方和磨面自动上下料以及自动检测等设备,提升工序间自动化传输和流水线作业能力。

  五、坚持双碳目标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根据自治区配置光伏发电项目指标情况,建立光伏企业用电负荷与光伏发电项目指标挂钩机制,实行产业链延伸阶梯激励,鼓励企业自建自营光伏电站,自我消纳绿色电力;支持光伏龙头企业领建零碳工厂、低碳园区,推动光伏产品碳足迹认定;鼓励光伏企业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提高绿色电力使用比例,逐步实施绿电替代。支持光伏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大幅度降低单位能耗、水耗、物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支持对工业硅冶炼渣中的硅及微硅粉、单晶硅切片废料等资源高效高质回收利用,支持工业硅新型还原剂等绿色低碳技术研究。鼓励发展冶金法多晶硅生产技术和硅材料清洁回收及高质量再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光伏制造行业节能降耗协同增效的绿色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以建设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全产业链绿色制造体系。


版权所有: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广场西路宁夏科协
宁ICP备17000876号-6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667号